造王者,帝之師也。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: 擁立國王者是一類影響君主繼承權決定的關鍵人物或集團,他們利用政治、資本、宗教、軍事、意見領袖的勢力,成為後座司機,改變未來君位歸屬。不少擁立國王者目的不是未來君主之位,而是換取未來政權的其它重要職位。
在造王這條路上,大家前仆後繼的籌謀獻策、身先士卒,抱持「做大事,不拘小節」的心態,犧牲自己與旁人的幸福、家庭、生命,只為完成「造王」使命。在協助主子上位成為帝王後,有些人會憑藉過去戰功,恃寵而驕,得理不饒人,結果,功高蓋主,導致「兔死狗烹」的下場。有些人,深切體會「敵國破,謀臣亡」的道理,於是急流湧退,安全下莊。有些人,懂得掌握「藏」的眞諦,亦即身在朝中,掌握權勢,但卻謹言慎行,適時留點餘地,將榮耀歸功於皇帝,取得自己與帝王間的需求平衡,獲得善終。這中間的拿捏,就需要當事人的智慧了。
在港劇-「造王者」的最後,余靖協助太子打敗對手,登上皇位,再加上親妹成為太子妃,按理說,應該是可以穩坐承相之位。但可惜,因為他了解皇帝太多內幕,即時不會用來威脅的籌碼,但皇帝仍打算殺他滅口,以讓自己沒有後顧之憂。還好,深謀遠慮的余靖,用了智慧化解這場鴻門宴。更藉此機會,向皇帝表達其內心想法與不越矩的誠意,面對權傾朝野且忠心輔佐的余靖,新皇帝也終於體悟到,取得雙贏的最佳方法。余靖之所以能夠繼續把持朝野,協助皇帝,除了在於他過人的智慧與才幹外,最重要的是他的「初衷」一直沒有動搖。因為,他從來都不是為自己爭取什麼,而是放眼天下臣民的幸福,而且,他知道身為人臣,不可功高蓋主,要凡事留一線,將最後的榮耀歸功於他的皇帝。我想,他這種懂得收斂光芒,誠心誠意的輔佐,就像豐田秀長般的審慎。
其實,這種「敵國破,謀臣亡」的故事在歷史上看的太多,也理解帝王者有此舉動的緣由,但其實,真的無法認同。撇開那些因為造王而上位,把持權勢,得理不饒人的權臣不談,有些僅是盡忠職守,善盡諫言之忠臣,甚至只是因為曾經與帝王朝夕相處,知道太多,而遭受迫害。我可以理解帝王的做法,但是不能認同,畢竟,這些都是曾經共同打拼,共同陣線的老朋友,只要他們沒有恃寵而驕,或者作出傷害國家的壞事,那麼,如果只因為顧及,就迫害對方全家,實在無法認同。如果,君王能夠透過杯酒釋兵權,或者權宜調離權力核心,那也不失為一種平衡方法(當然,那些恃寵而驕,開始不聽帝王使喚者,不在此限。畢竟,對於掌握國家大事的帝王來說,如果沒有調度底下臣子的權力,那這些人的確有其調離的必要性)。
伴君如伴虎,如何在一人之下,萬人之上的「高位」,適時的「藏」,拿捏應對進退,實在考量著當事人的智慧了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