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稻盛和夫-愈挫愈勇的自傳 

在經過一次工會發起的罷工事件後,稻盛和夫重新思考著自己對於企業經營的動機與目標。直到後來,他終於體悟到,經營公司就是要「追求全體員工物質與精神兩面的幸福。」因為他認為,即使公司獲得高利潤,但是需要犧牲員工某部份福利或生活時,那是沒有意義的。唯有保護員工及其家人生活,甚至是善盡社會責任,讓自己能夠「對人類與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」,才是最終應該具備的責任。

看到這,我不禁思考,公司該如何讓員工達到「安居 樂業」呢?其實,想要達到這個目標,需要花費不少精力與時間,甚至需要具備高度執行力。再加上此事的成效較難有即時性,所以,要如何達成,其實是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去逐步完善。或許,對於某些人來說,此類的計畫似乎沒有即刻的必要性,但其實這算是「不緊急但重要的事」,即時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與心力,仍有執行必要性。

對於「安居 樂業」這件事,「安居」牽涉到個人財富與投資能力,一般來說,公司除了可以透過升遷與加薪,更重要的是要教導大家「釣魚的方法」,讓大家可以學以致用。只是,這件事在落實上,會有較多的問題。首先,每個人的個性與經濟環境都不同,有些理論或常識,即使學了,也不一定做得到。舉個最普遍的例子,大家都知道在股市裡,要低買高賣;在利息低的情況下,要多借錢來消費…等,諸如此類的道理,其實也聽了很多次,但是,即使知道了,真正碰到抉擇時,也很難100%落實,因為,這就是「人性」。

相較於「安居」,我認為「樂業」這件事,雖然執行上更加困難,但是如果可以規劃良好的制度,徹底執行,反而能夠創造更好的效益與滿意度。坦白說,很多人都是「做哪行,怨哪行」。多數人對於自己的工作,總是容易陷入嫌東嫌西的心態,甚至抱持著「別人的工作比較好」的心態。會造成這種現象,除了可能是因為在職場上無法發揮所長;工作內容沒興趣,只被當做賺錢工具;更有可能是「沒有被放對位置」。針對這些,除了鼓勵員工們多加爭取與自我提昇 發揮潛力外,公司「人資部門」也佔據很重要的角色。如果人資部門能夠在一開始,就根據員工特質與專長,適才適所,擺在適合的位置,那麼,我相信能夠發揮的效益就會更大。因為我還是相信,人在做自己有興趣的工作或事情時,那種眼睛充滿熱情,全身散發活力的幸福感,是無法隱藏,甚至可以感染的。(這並非不可能,至少我就是那種熱衷工作,可以透過工作的成就,來滿足自我實現的幸福感。)

最後,我想用我到公司報到時,主管說的一句話來勉勵大家。那就是「如果真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,那麼就嘗試從喜歡現在手上的工作開始。」真的,每樣工作雖然都有它辛苦之處,但也一定有其趣味的地方,重新面對手上的工作,用另外一種心態去看,就會發現,其實,很多趣味性與成就感,都是可以靠自己創造的,至少,我在徹底貫徹這句話的中心思想後,我可以將工作「當作自己的另外一種興趣」,也因此,創造的快樂幸福感,我認為,很高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