勇往直前 我如何拯救星巴克
企業,始終是營利單位走向的。對於企業主來說,追求利潤的成長,並不為過,甚至是對於股東負責的應有態度。然而,在企業追求擴張、獲取利潤、急速膨脹規模的同時,很容易陷入「數據」的迷思中。亦即,盲目追求利潤、營業額、店家數...等有形的「數據」,而忽略了企業原本宣揚的理念。這本書的故事背景,就發生在2008年,當星巴客創辦人舒茲,發現星巴客因為已逐漸失去當初創立時所宣揚的理念-對於咖啡靈魂的執著,將焦點過度放在不斷膨脹的展店,進而造成一飛沖天後的走向下坡,毅然的決定回鍋擔任星巴客執行長,進而轉型,以拯救當時已陷入危機的企業。
對於星巴客來說,「一」代表著企業的靈魂核心,那就是「一杯咖啡、一個顧客、一個夥伴、一次體驗」,亦即顧客與門市夥伴在咖啡店中彼此接觸的一切。舒茲本人是個具備感性思維的企業家,他喜歡用「風格」、「靈魂」、「工作熱情」、「道德」與「愛」的字眼,來闡述他的理念。他認為,成功的企業經營,並非只有將心力專注在「成長」、「降低成本」或「坪效」這種事情上,而是應該回到「以人(夥伴、顧客)為重的人本精神」,至少,星巴客應該要這麼做。
舉例來說,為了維持對於咖啡靈魂的執著與專業度,舒茲允許員工將不夠好的咖啡「倒掉重做」。就像咖啡從咖啡機噴嘴注入的速度,如果偏快,容易淡而無味,降低香醇的口感;如果偏慢,容易又苦又澀。不可否認,很多喝咖啡的民眾,包含了我自己,都只稱的上「業餘咖啡品味者」。咖啡從咖啡機噴嘴注入的速度、牛奶柔順香甜的品質,其實,我們不一定感受的到。因此,在眾多消費者的敏銳度可能未必這麼高的同時,這些「專業人士」大可不必如此執著。畢竟,每泡杯咖啡都是成本,掉掉不夠好的咖啡,也是一種時間與金錢的花費。但是,舒茲卻不這麼想。即使消費者沒有那麼高的咖啡品質敏感度,但是身為專業的咖啡調製者,應該要把握「一期一會」的原則,用愛心、細膩,來調味每杯咖啡。
此外,以人為本的精神,除了反映在顧客身上,也落實在企業內部員工身上。舉例來說,對於店內所有的員工,都以「夥伴」相稱,因為對星巴客來說,員工不是提供勞力的工作者,而是一同創造令人愉悅環境、與分享快樂的夥伴。甚至,在星巴客不會出現「工讀生」的稱呼,只有全職與兼職的「夥伴」。試想,我們一般人對於「工讀生」的觀念,總是覺得因為負擔較少責任,所以沒有正職人員的努力或盡責;同樣的,對於「工讀生」本人來說,也會覺得自己似乎矮了一截,多少會有較不受到尊重或重視的感受。星巴客的這種做法,讓大家不分彼此,都是企業一家人的感覺,會讓大家有更舒服,更體貼對待的窩心。
「住家與辦公室之間的第三空間」,是星巴客給自己的定位。在這個空間裡,空氣瀰漫著咖啡的香氣,舒適的環境中,擁有營造熱情氛圍的店員。更重要的是,人們可以享受獨處的自由(住家功能),亦可分享社交的體驗(辦公室功能)。寫到這,我就在想,我們學堂也可創造成為「學校與住家的第三去處」。亦即,學生可在此進行課業學習與討論(學校功能),亦可享受家人般的親切與服務(住家功能),那麼,就會打破「補習」這種硬梆梆、冷清清的刻板印象,成為學生願意流連往返,樂在其中的第三去處。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5009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