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天早會中,持續分享"工作大解放"這本書,
今天的主題為"不要抄襲"。
文章主要提到一個觀念,
就是模仿的問題在於,跳過理解的程序,
只ㄧ昧的複製與貼上,因為錯過了理解的過程,
僅將表面上看到的拿去用在別的地方,而非深刻理解其中涵義,
於是,變成只會抄襲表面,而少了真正的精髓,
註定,是個失敗的結果。
的確,原創者的努力與精髓,常是內顯於作品當中,
沒有真正理解,真正想通,只能看到外形,
但其實,最寶貴的價值就在於內在的菁華。
就像我們常常看成功企業家的傳記,只看的到他們表面輝煌的成功,
卻忽略到他們背後的辛苦與血淚;
就像我們模仿別人的文章,抄襲別人的文字,
但我們拼湊的結果,只會成為沒有靈魂,沒有邏輯的四不像。
寫到這邊,不禁想到EMBA 1月份電子報中,
有一篇"很久以前,有一種創新 "的文章,
其中提到三個重要的概念,
1.如果你是在自己的領域裡借用點子,人家說你是小偷;遠一點,人家說你是聰明人;更遠,人家說你是天才。
2.模仿別人的構想,要記得改變或組合。我們要做的,就是要廣大蒐尋素材,進行結合與淬取,創造出適合我們要的構想與計畫。
3.失敗者的經驗,與成功者的經驗一樣寶貴,值得學習。
的確,所有的進步都來自於模仿,
它就像學習成長的必經路程,
模仿,並不可恥,
重要的是,如何在模仿過程中,找到適合自己的風格。
也許,有人會說,我天生就沒有創意,根本無法創新,
但他們忽略到,雖然,創意有時候需要天份,
但其實只要用心,仍然可以在生活週遭發現創意,
那些所謂有創意的人,只是比大家多涉獵不同的領域,
懂得從生活週遭,或不同領域中,挖掘源源不斷的靈感,
再加上透過心思去打造,而衍生出令人讚嘆的創意,
所以,套句文章最後一段話,
"你可以受影響,但不要抄襲"。